喝了牛奶就拉稀是怎么回事? 天天讯息
乳糖不耐受归属中医“泄泻”范畴
乳糖,是乳制品中特有的一类碳水化合物,摄入人体进入小肠后,通过小肠黏膜微绒毛刷状缘上的乳糖酶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及半乳糖,然后被人体吸收利用。但当身体内缺乏乳糖酶时,乳糖的吸收利用就会受到影响。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,全球约70%的人存在乳糖酶缺乏。乳糖酶缺乏有先天性的也有继发性的,但最为常见的是成人型乳糖酶缺乏。大部分哺乳动物断奶后乳糖酶活性具有典型的生理性降低,直至消失。
【资料图】
乳糖酶缺失或活性降低可导致乳糖吸收不良,部分乳糖吸收不良患者在摄入大量乳糖后直接进入结肠,经结肠细菌的发酵产酸产气,从而出现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腹泻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,该症状群称为乳糖不耐受。乳糖不耐受,实际上就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,不能完全消化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所引起的包括腹胀、腹痛、腹泻在内的一系列症状。不过,要注意将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过敏区分开来,牛奶过敏与乳糖不耐受有相似的消化道症状,但牛奶过敏还包括与皮肤有关的麻疹和湿疹等反应,需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,不可一概而论。
现代医学对于乳糖不耐受的治疗主要以消除症状为主,因而在生活中提倡减少乳糖摄入,这让很多热爱牛奶却乳糖不耐受的人很难满足日常需求,希望能有新的解决办法。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中医的健脾理论对乳糖不耐受症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。
乳糖不耐受的主要表现是腹胀、腹痛、腹泻,归属于中医的“泄泻”范畴。泄泻的病位主脏在脾,其中脾失健运是关键,其主要病理因素为湿,即《难经》所谓“湿多成五泄”。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,湿困脾土,肠道功能失司。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。同样,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,才能把水谷精微“灌溉四旁”、布散至全身。因此,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,即称作脾失健运,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即因之而失常,而出现腹胀、便溏、食欲不振,以至倦怠、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。脾不健运之人摄入过多牛奶时出现泄泻,就是这个道理。
生活中也有很多健脾小妙招
依据泄泻脾虚湿盛、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,中医在治疗时以健脾祛湿为原则。那么大家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健脾呢?以下是几点小建议,须根据人的体质来进行选择。
饮食健脾。应用饮食来养护脾胃,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。脾虚可用的食物有山药、薏米、芡实等。三者都有健脾化湿之功效,但其功效各有侧重,山药可补五脏,脾、肺、肾兼顾,益气养阴又兼具收敛之功。薏米健脾而清肺,利水而益胃,补中有清,以祛湿浊见长。芡实,健脾补肾、止泻止遗,最具收敛固脱之能。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食有定时,不过食亦不饥饿过度。同时少食生冷油腻食品,不加重胃肠负担。
运动健脾。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、做气功等。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调节人体的胃肠功能,增加消化液分泌,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,并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,促进其新陈代谢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坚持锻炼、持之以恒,但切记不可过量,以免损伤身体。
按摩健脾。将手搓热放于上腹部,按顺时针方向环转推摩,自上而下,自左而右,可连续二三十次,此法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。也可按摩小腿,小腿集中了脾胃经的不少穴位,比如足三里、阴陵泉。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,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。还可艾灸健脾穴位足三里、气海、神阙等。
情绪健脾。中医讲“忧思伤脾”,长期情绪低落可损伤脾胃气机,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、腹部胀满、暖气、消化不良等。积极向上、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情绪放松、心情愉悦,使得气血畅通、脾胃功能健旺,机体处于良好的代谢状态。
总而言之,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与脾密切相关,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脾的保健意识,不仅可增强脾对于牛奶的运化作用,还可提高脾运化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,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。